目前分類:關於工作事業~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美國著名銷售教練、勵志作家及演說家吉格•金克拉(Zig Ziglar),於今年11月28日逝世,享壽86歲。這位知名的美國勵志大師,早年曾是出色的銷售專家,而後成為激勵人心的演說家和教練,開設公司、幫助更多人充分發揮腦力與精神資源,並著有《金克拉銷售大法》、《透視顧客的心:金克拉談銷售》以及《與你在巔峰相會》等書。專欄作家凱文‧克魯(Kevin Kruse)在富比世(Forbes)網站中,分享金克拉的幾句名言,把它們謹記在心,也許能改變你的人生態度和成功願景。

1.記住,別因為失敗而全盤否定自我。(Remember that failure is an event, not a person.)

2.欲得到自己想要的,必須先幫助別人得到他想要的。(You will get all you want in life, if you help enough other people get what they want.)

3.眾所周知,激勵的效果無法持久。其實這就跟沐浴的舒爽一樣短暫,所以我們才每天都需要它。(People often say motivation doesn’t last. Neither does bathing—that’s why we recommend it daily.)

4.只要你敢作夢,你就能實現它。(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achieve it.)

5.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從結果中學習。(Expect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Capitalize on what comes.)

6.當你把目標設定完備,你已經在達成的路上了。(A goal properly set is halfway reached.)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郵件看到的一算文章,很有意思,想搜集起來~----因為它符合我的心境,我想也應該很符合很多人的心境吧~^_^。

文章來源: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照片來源:Chris Devers

原文作者是 Andrew Dumont。銷售管理工具 Strideapp 的創辦人。他在自己的部落格文章探討了副業(或者說在職創業)的優勢和劣勢,並建議在開始副業時要設好期限和考量指標,以判斷是結束它還是把它轉為正職。

「我只是想再做出些東西。」這是過去兩年我開始做那兩個副業項目時說的話。其中一個是在 Rails Rumble(一個 48 小時的程式競賽)中做的,另一個則是一時衝動。那是一種想要創造、想要發表產品的衝動。我並不是沒事找事要打發時間,完全不是。就是一個能降低其他事情重要性的衝動。

我知道自己不是個案。副業聽起來很不錯,它降低了風險。它把創業這個在傳統意義上讓人們有些許害怕的東西變得不那麼嚇人。對失敗的恐懼和財務方面的擔憂也會很快消退,畢竟它只是個副業嘛。

其實我們內心都想成為創業者,但很少人會被狠推一把,玩起真的來。我自己也是這樣。而用副業這種形式既滿足了野心,又降低了風險。

問題是,副業這種形式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它會影響你的工作或學習,你分配在「正職」的時間和精力會大大減少。我們安慰自己說開展副業本來就是一種學習和嘗試,可能還能賺點小錢,能驗證自己的點子到底可不可行,或者只是玩票而已。

當 Rails Rumble 比賽到了,我就是那種只貪圖好玩的人。但那個項目後來還是佔用了我將近吧個月數不清的周末和夜晚,最終還是放棄了它。當然我不認為這樣的經歷是種浪費,我會重新考量,看看到底什麼是不該做的。

我們後來把那個比賽中的項目上線了(是一個電子書搜尋和比價服務),之後一直改善它,努力做到最好。但我們沒想過最後要發展成什麼樣的產品。正因為如此,它失敗了,不過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失敗。相反地,我們失敗是因為:為了這個「副業」我們忽略、犧牲了其他原本該做好的事。

要知道當你決定開展一個副業時,你也影響了很多其他的東西。它會完全捆綁住你。最差的情況就是你一直持續地貢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最後還是關門大吉了。

副業只能作為一個過渡的形式。

你應該在開始就有一個預期,什麼時候要結束這個副業的狀態(把它停止或是變成正職),是在它創造出了健康的現金流後就開始創業,還是驗證點子可行後就動手。要給這些副業設好一個期限和主要的考量指標:比如要實現六個月內盈利或者是當有 10 個付費用戶時就說明我的點子是可行的。更重要的是,它們應該是一個短跑。副業拖的時間越長,就越難保持高昂的鬥志,也會喪失那種當它行不通的時候就果斷終止的勇氣。

Dustin Curtis(著名設計師,內容平台 svbtle 創造者)說的很好:

成績平平就是創業最糟糕的狀態,甚至比失敗還糟糕。有些不錯的反應卻沒有成長,最後就會只剩下無盡的停滯不前。

我所學到的就是,對一件事缺乏專一的堅持,結果就和什麼都沒做一樣。

編按:關於從「副業」變成正職,過去 Inside 曾經探討過一個從「副業」出發的創業案例:〈 案例學習:Instapaper 把稍後再看做到極致 〉,以本文的標準來看,Marco Arment 可能拖得比較久,但最終還是離開 Tumblr 專心做 Instapaper。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