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醫學保健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東方日報專訊】轉季天氣又霉又濕,提醒經常多汗的男士要小心身體散發異味,以免身邊的人對自身印象大大扣分。其實,只要在恰當的季節擇選合適的香水,說不定會將身上的氣味轉化成令異性着迷的吸引劑!

果香活力男

熱愛戶外活動的陽光男孩,春夏當然首選以生果味道為基調的香水,例如POLICE的To Be淡香水和LUCIANO SOPRANI的Him,分別以檸檬、柑桔和西柚調製,維他命C的味道感覺爽朗健康,後者更推出Her,同女友情侶檔用都得!

迷香成熟男

若想走成熟男人「味」的型男,不妨選用以胡椒和薄荷等香料為基調的香水,不但不刺鼻,反而能夠與你的性感體味融和,令人一聞難忘。如DSQUARED2 POTION,噴上一段時間後更會滲出迷人的麝香和雪松木等味道;GUESS的Seductive Homme更以檀香和琥珀為基調,即使工作忙碌一整天後仍可散發迷人香氣。

LUCIANO SOPRANI Him 8/100ml

JAGUAR VISION II 5/100ml

GUESS Seductive Homme 0/100ml

LUCIANO SOPRANI Her 8/90ml

DSQUARED2 POTION 4/100ml

撰文:黃柏麒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綜合報道)炎夏高溫下動輒汗流浹背,甚為惱人。人體皮膚表面有數以百萬計汗腺分泌汗液,以調節體溫。部分人由於種種原因,較常人更易流汗及汗量過多,尤其於酷熱天時,情況更甚,對生活造成困擾及有損健康,更有個案因嘗試止汗偏方而令皮膚受創。由中西專家分析多汗症成因及療法,能助患者考慮最合適的治理方法。

皮膚科醫生陳厚毅指,汗腺遍布全身,當中以腋下、胸背等部位最密集。刺激人體流汗成因眾多,包括溫度及情緒變化,以至交感神經受刺激等,都會令汗量增加。但如無刺激下仍然大量出汗,即有可能患上多汗症。多汗症可以分為全身性及局部性兩大類,局部性以手掌、足底及腋下,以至鼻尖、前額和下陰較易多汗。成因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前者原因未明,可能與先天遺傳有關,後者則多繼發自其他疾病,例如神經系統疾病、甲狀腺功能亢奮、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甚至患有腫瘤或服用某些藥物,都會干擾汗腺功能而致過度分泌汗液。

身體過量或難以自控地流汗,會影響社交及對心理構成壓力。流汗過多亦會令足底、腋下等部位常被汗液弄濕,成為真菌和細菌滋長的溫,增患腳癬、汗疹以至腋臭風險。止汗劑中的鋁鹽成分,雖有助吸走汗水,暫時紓緩問題,但因不能減少汗水分泌,只屬治標之法。若止汗劑含有酒精及香料成分,敏感膚質人士用後更要提防皮膚過敏。至於有關口服藥物雖具影響神經末梢分泌的功效,可減少汗腺所受刺激而縮減汗水分泌,但卻因有口眼乾澀、小便困難等副作用而不能常用。此外,近年流行注射肉毒桿菌素,以減弱交感神經的反應來控制排汗,惟療效只能維持約半年至一年,且亦只屬暫時性治療。

對於經常無故大量流汗,註冊中醫師彭明慧指,汗液為精氣所化,不可過度外泄。陰陽失調、營不和、肺氣不足、心血不足、陰虛火旺或邪熱鬱結等問題,均會令汗液外泄失常。如多汗問題於日間出現,坐著也常無故出汗,即為「自汗」;如屬晚上入睡後才大量出汗,則為「盜汗」。但無論自汗或盜汗,患者均以氣血虧虛體質為主,易兼有心悸、神疲及氣短等症狀。建議可用養陰益氣、調和補血的藥材增補心、肺和腎臟機能,再配合麻黃根、浮小麥、五味子、牡蠣、白芍等藥材減少出汗。此外,由於身體虛弱,亦較易受外邪入侵而導致感冒,故一旦發現無故流汗,便應及早治理。

彭醫師指,要調理導致多汗的體質,除了應用藥材外,還可以針灸刺激穴位,有助促進人體強化自身體質和氣血運行,減少自汗或盜汗情況。除此,亦可每日早晚自行按壓相關穴位各一分鐘,具有一定的改善功效。再配合野菊花、藿香及佩蘭各五錢,加滑石四錢、枇杷葉一,以清水二十碗煮成藥液,再加適量清水來浸浴,或用以沖洗多汗的部位,均具消暑解毒、化濕止癢療效,能緩和多汗引致的不適。

根據外科醫生楊國輝補充, 如問題是由內分泌或其他疾病引發,只需要控制病情即可改善,若因緊張情緒而引致,則可藉心理治療或服用鎮靜劑來緩和。但如屬原因不明的原發性多汗症,又不想長期依賴止汗劑或口服藥物,則可嘗試接受「胸交感神經切除術」以減少汗量。透過將控制上肢汗腺的交感神經切除,能減少上肢部位流汗量。但因即使採用微創術式,仍具一定入侵性,且身體的總汗量亦不會因手術而減少,只是由手掌、腋下等部位轉移至其他部位出汗,同時易導致其他副作用,故術前應與主診醫生仔細權衡利弊。

多汗除易弄濕衣衫外,因而引致的體臭也對生活構成不便。楊醫生表示,如受汗液的異味困擾,可考慮切除大肝腺,以減少大汗導致的異味問題。因為大汗腺會分泌蛋白質和油脂,當與皮屑及細菌長期接觸,便會產生化學作用,形成臭味。大汗腺集中於腋下、下陰及大腿內側部位,手術一般會從腋下入手,把腋下皮膚中的大汗腺切除後,不但異味問題可改善,腋下汗量亦會因而減少。

關鍵字:副刊汗腺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料來源:新聞頻道 - 新浪網 

 

新陳代謝慢 難纖瘦

【太陽報專訊】「為何減來減去都不見體重下降?」「明明穿了外套,仍是手凍腳凍?」「何解皮膚又乾又黃,毛髮又稀又薄?」這一連串的疑團,有可能是新陳代謝作!新陳代謝減慢,健康亦會差些,不想未老先衰,還是養健康的生活及飲食模式,促進新陳代謝吧。

雖說隨着年齡增長,新陳代謝速度會開始變慢,所有因新陳代謝減慢而引致的毛病,如皮膚乾竭、經常覺疲倦、怕凍、手腳經常冰冷、嚴重水腫、體重過肥等,理應不易發生在年輕人身上,但有醫生指出,近年新陳代謝減慢的問題卻有年輕化趨勢。

女性較受影響

香港醫學抗衰老中心醫學抗衰老療程總監李智生醫生說:「近年愈來愈多二十多歲的女性,以及三、四十歲的男性,亦出現新陳代謝減慢的問題,我更見過一些十零歲的少女,經常感覺疲憊不堪、手凍腳凍、怕冷等,歸根究柢也是新陳代謝減慢所致。」

為何新陳代謝減慢有年輕化趨勢?李醫生認為新陳代謝是一種複雜的問題,至於造成年輕化趨勢,有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長期缺乏充足睡眠、長期進食受污染的食物、營養吸收不足、生活壓力沉重、長期吸煙、飲酒過量等。依據他保守估計,患者以女性居多,約四、五成女性都受到影響。

囤積脂肪發胖

新陳代謝是體內將營養轉化成組織及能量的過程,就算你整天都在睡覺,體內也需要消耗一定分量的熱量。究竟新陳代謝減慢會對身體帶來甚麼影響?李醫生說:「不少人都很刻苦地進行減肥計劃,有些人可以輕易變瘦,但有些人卻減來減去都不見減磅,關鍵可能在於新陳代謝。如果新陳代謝減慢,體內的系統功能失調衰退,生理功能漸漸退化,可導致身體傾向聚積脂肪,因而容易發胖難瘦。」

有些人受水腫問題所影響,尤其是起床後,雙眼非常浮腫,也可能是新陳代謝速度緩慢作怪。除此之外,新陳代謝緩慢亦會令皮膚明顯又乾又黃,毛髮又稀又薄,轉數變得遲鈍。由於體內的系統功能失調衰退,血液循環自然不暢通,最終導致手凍腳凍、怕冷,人也較易感到疲倦、嗜睡。

與甲狀腺有關

負責分泌甲狀腺素的甲狀腺,亦與新陳代謝息息相關。甲狀腺分泌過量的人,新陳代謝亦會過快,較易患上甲狀腺機能亢進,徵狀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速、神經緊張、手震、多汗、體重減輕、失眠、怕熱、疲倦、凸眼、腹瀉等問題。至於甲狀腺素分泌量不足者,新陳代謝則會減慢,較易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問題,徵狀包括怕冷、疲倦、嗜睡、體重增加、水腫、腦筋遲鈍等。

李醫生說:「甲狀腺分泌嚴重不足的人士,由於新陳代謝相當緩慢,無論花多少時間減肥,成績始終未如理想。如果出現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徵狀,不妨抽血檢查甲狀腺分泌是否出現問題。」

促進新陳代謝

‧均衡飲食。

‧進食含天然成分的補充劑,有效強肝排毒,提升肝臟機能。

‧定時做運動。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

‧保持心境輕鬆開朗。

‧紓減壓力。

‧捐血可促進新陳代謝速度,令身體愈來愈健康。捐血救人,貢獻社會,身心更加健康。

關鍵字:新陳代謝 體重下降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資料來源:網路新聞

多汗症如何處理 暖化高溫影響 多汗者恐併發腋臭腳爛!全球暖化影響環境,潮濕加高溫讓許多患有多汗及狐臭的民眾苦不堪言!多汗症是指汗腺過度分泌的疾病,局部性多汗症一般好發於腋下、手掌及腳掌,易受情緒、環境、溫度影響,鄭國良醫師指出,近幾年由於全球暖化,造成各地溫度不斷上升,以往輕微到中等程度多汗的門診患者,都被誘發成嚴重的出汗,局部多汗症患者不僅手掌一整天溼答答,腋下、腳底更因悶住使得細菌、黴菌大量增生而產生嚴重異味,不僅自己不舒服,連家人也受不了,紛紛跑來就診。

另有些門診患者在應考時,因汗水沾濕考卷影響作答,而與電腦為伍的上班族,手汗常滴在鍵盤或滑鼠上,帶來工作不便;有些職業如服裝模特兒,也因腋下汗水弄髒衣服,或細菌感染而產生異味及色素沈澱;腳掌多汗症者,因足下經常處於潮濕悶熱,細菌、黴菌孳生速度加快,衍伸出腳臭、香港腳等疾病,嚴重的甚至會罹患角質溶解症,腳部皮膚受細菌侵蝕而糜爛形成濃烈臭味。

人體的汗腺分成兩種:分布全身的小汗腺與分布腋下、乳暈、會陰、肛門周圍皮膚的大汗腺(頂漿腺)。汗水本身並不會產生異味,只是當汗水量多,又在皮膚表面停留過久,皮膚及毛髮上的細菌代謝汗液中的蛋白質與胺基酸時,就很容易出現臭味。而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造成氣溫升高,讓原本極易流汗的人,不論是腋下或手、腳掌等,經常處於潮濕狀態,還來不及擦乾汗水,細菌早在體表孳生,而異味也因持續的流汗不斷發酵。當事人或許噴了香水、穿了襪子便久而不聞狐臭、腳臭,但身旁的人卻難逃池魚之殃,久而久之,也造成人際關係上的阻礙。

擁有治療多汗症臨床經驗的鄭國良醫師說,多汗症患者面臨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不便,更多是在心理層面的精神壓力、不安及挫折感;除了人際關係不易建立,專業形象也會受損,較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正常人格發展。一般人難以體會多汗症者苦不堪言的生活,但從每年求診的人數來看,就能理解患者亟欲擺脫身體長年浸泡汗水的痛苦。

據統計,台灣多汗症的手術率偏高,症狀輕微者可先從高濃度止汗劑開始,若因刺激感無法擦拭或效果不佳,可嘗試電泳治療,一旦停做,效果便逐漸停止。鄭國良醫生表示:「內視鏡神經切除術治療手汗效果不錯,但有全身麻醉及約有70%的代償性出汗風險,病患需與醫師多做溝通,理解風險後再行治療。」至於醫學美容常見的肉毒桿菌,在抑制局部出汗效果不但快且明顯;可立即性解決多汗症造成的不便,也就是立即乾爽及解決異味,並且沒有治療後會出現代償性出汗的問題。因此,鄭國良醫師建議,面對多汗及異味,患者可多向醫師諮詢,徹底了解病因,找到個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多汗症治療 肉毒桿菌素是選項
小高(化名)是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性,多年來,他一直為嚴重的手汗及腳汗問題所困擾。在寫考卷時,嚴重的手汗總是會將紙張弄濕。他也不喜歡和人握手,因為對方在握手後,總是急急忙忙在身上擦掉沾到的汗水,還以為是小高上廁所後,手沒擦乾淨。腳汗的問題也讓小高不喜歡到朋友家中拜訪,社交活動受到很大的影響。

小高很努力地控制不要流汗,但就是越流越多。他也不敢接受交感神經阻斷術,因為他聽說會有嚴重的代償,變成手腳不流汗,但會從胸口或其他地方大量出汗。

最近小高要去當兵了,他的母親很擔心,要是小高拿槍拿到一半滑掉,被判軍法怎麼辦?於是帶著他到門診就醫。

小高的手汗及腳汗情形屬於原發性多汗症,有一定比例的人會有這樣的狀況。這樣的病人會有大量、無法控制、局部性的流汗,時間都會持續超過6個月。

輕度的手腳多汗症可以使用市售的鋁鹽止汗劑,在皮膚還是乾燥時就塗抹,可阻斷汗腺通道,但病情為中、重度以上者使用止汗劑的效果就不好。小高的手汗與腳汗情形滿嚴重的,因此建議他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

小高與母親覺得很奇怪,肉毒桿菌素不是用來除皺美容嗎?怎麼可以改善多汗症呢?難道是他的手有皺紋嗎?

其實肉毒桿菌素的作用是阻止神經傳導物質的釋放,所以可以經由阻止交感神經刺激汗腺,改善多汗症。止汗效果約持續數個月到一年左右。小高了解後,並接受了治療。

治療後一個星期,他感覺手、腳掌出汗的情形大大改善了!寫信告訴我,他感到非常開心,因為不用再一直握著手帕,而且可以放心從軍去。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今天在網路上看到的資訊,分享出來。目前治療多汗己有相當先進的做法,可參考這個網站,裡面有很詳細的說明:

http://www.nosweat.com.tw/

 

手汗患者或者狐臭患者,因接受內視鏡胸腔交感神經切斷(或阻斷、燒灼)手術後,造成身體大面積嚴重的反射性多汗(胸腺以下大量出汗)、夏季極容易中暑或熱衰竭(因胸腺以上極不易流汗散熱)以及其他約30種後遺症。手術後的反射性多汗,亦即一般醫生所稱的代償性多汗,但實際上並非代償性多汗,而是超過某一個溫度或者處於稍微悶的環境,患者便會反射性飆汗,汗溼透整件衣服。有關手術的後遺症,請複製以下連結查詢:http://www.wretch.cc/blog/esteffi/3451156,後遺症的嚴重程度已造成患者的體能衰退、正常社交活動的嚴重影響、影響家庭生活的正常運作,以及提高了找尋工作的困難度(尤其溫度超過25-30度的夏季)。

用切斷交感神經治療手汗,在瑞典早已禁止,因其手術後遺症危害甚大,呼籲台灣政府儘早立法禁止,以免手汗症或者狐臭患者在不知後遺症嚴重下貿然開刀、造成社會沉重成本。筆者認為政府亦有義務以及責任儘早研究如何神經重建,以還受害者健康身體。大多數人都是因為在政府未盡監控責任、健保背書以及醫生推銷手術、刻意隱瞞嚴重後遺症下的犧牲品。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發現的文章,不錯搜集到我自己的部落格,感謝王醫師的分享。

 

◎ 作者:心臟科權威王復蘇醫師
 
 

(一)在體重不過輕的原則下維持苗條身材

體重增加和肥胖症將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包括大腸癌和乳癌。透過均衡飲食以及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有助於降低罹癌機率。

(二)每天至少從事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

任何類型的有氧運動都有助於防止包括大腸癌及乳癌的發生,運動也是控制體重的關鍵,例如網球、游泳、爬山、健走、舞蹈。

(三)避免含醣飲料限制攝取高熱量之食物

尤甚是高糖、高脂肪、低纖維的加工食品。高熱量的食物攝取會增加肥胖及罹癌的風險,應多吃蔬菜、全麥、穀類,多喝開水或選擇不加糖的咖啡或綠茶。

(四)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全麥穀類和豆類

每天應該吃600至800公克蔬菜。蔬菜水果和高纖食品,例如全麥、穀類及豆類,可以防止罹患包括口腔癌、胃癌及腸癌,記得每天至少攝取五種以上的蔬果。

 

(五)限制紅肉攝取

例如牛肉、羊肉、豬肉。並且避免加工肉類製品之攝取(每週攝取量紅肉小於500公克)紅肉及加工肉類製品(例如培根、火腿、臘肉)是導致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元凶。

(六)適量喝酒男性每天不超過兩份,女性每天不超過一份

一份量指含酒精10 ~15公克。飲酒過量會增加乳癌及大腸癌的發生,少量飲酒有助於預於心血管疾病,但應適量為宜。

(七)減少食用高鹽及鹽漬食物

高鹽及鹽漬食物會增加罹患胃癌的機會,儘量用香料調味。

(八)不要依賴保健食品防癌

高劑量的保健食品和罹患癌症機率有相關聯性,最好以均衡飲食取代之。

(九)永遠記住絕對不要抽煙

八成死於肺癌患者直接原因是香煙。導致上呼吸道癌、膀胱癌、子宮頸癌的因素。

(十)癌症患者在治療後應遵照上述建議

癌症患者經過臨床處置後,應藉由飲食限制及固定運動來控制體重,有助於降低癌症再發機率。

(以上乃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於2007.11.2之呼籲)

小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